中国十大配资app 【健康】别小看“山里红”!巧用山楂,消食、活血,还能降脂→
山楂中国十大配资app,有“山里红”的别称,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明代《救荒本草》里,因为山楂多长在山里,果子又红彤彤的。清代宫廷觉得这名字吉利,还用它来称呼进贡的山楂。
在中医理论里,山楂不仅是食物,更是一味重要的药材。它性味酸甘、微温,既能入脾胃助消化,又能入肝经行气散瘀。
古人称山楂为“果子药”,认为它“消食积、补脾健胃、行结气、化血块”,对饮食停滞、脘腹胀痛、产后瘀阻等症都有调理作用。
比如经典方剂“保和丸”中,山楂就是消食导滞的主药,搭配神曲、麦芽等,专治各种吃出来的毛病。中医还强调“以形补形”,山楂果肉红润,对应人体血脉,因此有活血通络的功效,尤其适合气血瘀滞的体质。
PART.1
消食界的“扛把子”
“吃多了,肚子胀得难受”——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?山楂最广为人知的功效就是消食化积。中医认为,山楂性微温,归脾、胃、肝经,尤其擅长化解油腻肉食带来的积滞。
现代人饮食结构偏重,聚餐时大鱼大肉吃多了,这时候嚼几颗山楂,或者用干山楂泡水喝,能明显缓解腹胀、嗳气。这是因为山楂含有有机酸和脂肪酶,能促进胃酸分泌,加速脂肪分解,帮肠胃“减负”。
不过要注意,山楂消食主要针对“实胀”(吃撑了),如果是长期胃弱、吃点就胀的“虚胀”,反而要少吃。
PART.2
活血通络
山楂的活血作用常被忽略,其实它对气血不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。中医讲“不通则痛”,女性经期小腹冷痛、经血有血块,或是产后恶露不尽,往往和气血瘀滞有关。山楂能行气散瘀,搭配红糖、红枣煮水喝,既能暖宫,又能帮助瘀血排出,缓解痛经。
此外,中老年人常出现的血管硬化、手脚发麻,也和气血运行不畅有关。日常用山楂泡茶,辅助改善血液循环,对预防心脑血管问题有一定帮助。
不过孕妇要慎用,山楂活血可能刺激子宫收缩,孕期尽量不吃。
PART.3
调节血脂
现代人的体检报告上,“血脂高”成了常见问题。血脂异常就像血管里的“垃圾”堆积,时间长了容易堵塞血管,引发心梗、脑梗。研究发现,山楂中的黄酮类物质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,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。
对于轻度血脂偏高的人,每天用10克干山楂(约5-8片)泡水喝,坚持一段时间,能辅助调节血脂。不过山楂不能代替药物,如果血脂严重超标,一定要遵医嘱治疗,山楂只能作为日常保健的补充。
PART.4
吃山楂的注意事项
虽然山楂好处多,但吃不对反而伤身,记住这几点:
1. 别空腹吃:山楂酸性强,空腹吃会刺激胃黏膜,尤其是胃溃疡、胃炎患者,可能加重病情。建议饭后半小时吃,或者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。
2. 胃酸过多的人少吃:如果平时容易反酸、烧心,说明胃酸分泌已经过剩,再吃山楂会“火上浇油”。
3. 儿童要控制量:孩子肠胃娇嫩,吃太多山楂可能引发胃痛、腹泻,每天不超过3-5颗鲜果或1-2片干山楂。
4. 避免和药物同服:山楂中的鞣酸可能与某些药物(如抗生素、补钙剂)结合,影响吸收,服药期间最好间隔1-2小时再吃。
PART.5
山楂的花式吃法
除了直接吃,山楂还能做成各种养生美食:
山楂红枣茶:山楂5片+红枣3颗,沸水冲泡,补气血、助消化。
山楂银耳羹:山楂10颗+银耳半朵,炖煮后加少许蜂蜜,润肺又活血。
山楂陈皮粥:山楂干5克+陈皮3克+大米50克,煮粥喝,健脾消食。
编辑:温嘉林 程焕映
责编:韩晓萃
中国十大配资app
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